智能制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全球发展趋势,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等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仍旧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和障碍,给我们未来的工作带来诸多挑战。
就如何看待这些机遇和挑战的话题上,刘桐杰表示,近十年,国家经济脱虚向实,制造业的兴起带来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和投资体量,同时,随着全球战略收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现,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国产化浪潮,这些条件共同促成了针对我们作为民族科技企业难得的发展机遇。
说到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
- 首先是高性能芯片制造和高端软件设计工具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 其次,工业市场技术场景的多样性和产品应用的高客制化,使得工业智能制造的技术标准难以统一,完整的生态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
- 最后,工业用户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技术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些用户目前还处在机械化水平,甚至手工状态,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将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技术的结合,完成对企业智能化的改造,其路径多种多样,自然困难重重。
PP836
上述三个困难和挑战都需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和务实的办法逐一解决,方能在智能制造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阔步前行。
展望智能制造的未来
在共同畅想智能制造未来发展的环节,刘桐杰分享了两个想法。
首先,刘桐杰引用中航集团首席顾问宁振波教授的观点,提出智能制造的本质是软件化的工业基础,是软件定义生产关系。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要把握好逻辑和时序,先谈数字化,再谈智能化,最后谈智慧化,也就是说,先把基础工作做好,先把数字模型做好,再着力发展具象的智能化应用。最后,在一切技术条件具备,一切管理哲学到位的情况下,围绕模糊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发展真正意义的智慧决策能力。
其次,当今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ChatGPT的兴起给诸多就业岗位带来了挑战,给许多人带来了焦虑和危机,未来世界将何去何从,我们目前尚不能给出定论,但当前却有一个明确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大家意识到,那就是“提问题的能力”。对于个人的培养和成长,我们需要提高观察力和理解力,需要学会深度使用人工智能;对于企业而言,则需要我们打造善于深刻洞察用户需求的人员和团队,以及,建立能够广泛集成AGI通用人工智能引擎的产品体系,如此,将大大加持我们在智能化时代的生存能力。
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方向,也赋予智能制造及智能工厂的发展创新无限动力。同与会产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的交流更加坚定了和利时对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的高度信心。未来,和利时将持续通过以往实施项目的最佳实践和企业模式,在努力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挑战人才的同时,有机结合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打造国际领先、国内独创的安全一体化智能工厂平台方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环保、高效的新时代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