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发展面临多重风险挑战
据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金属加工机床产值达709亿欧元,同比增长20%,其中,中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值218.1亿欧元。专家表示,我国机床产业已经形成了产能和市场优势,但在参与全球竞争中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
新旧工艺传承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认为,目前机床行业的很多经典工艺存在市场风险,高精度的手工工艺招工难,优秀工艺面临传承风险。同时,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重组工艺、优化工艺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新技术冲击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表示,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技术可能对数控机床产业造成冲击。他举例说,以美国的3D打印火箭发动机为例,耐用性、燃油效率等指标大幅提升,重量、成本、油耗则显著下降,值得关注。
人才短缺风险。王旭认为,目前机床产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且后备力量不足。作为高校中对应的机械制造、机械设计专业,相比软件、人工智能等专业,吸引力明显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延续。
9907-167
紧抓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科技加速发展和产业链布局挑战,为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企业应抓住技术、材料、市场等方面的潜在机遇,实现转型升级。
其一,高质量发展催生产业机遇。周济表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工业母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质量主战型(中档)数控机床和产线的市场需求极为强烈,这是中国机床工业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应以创新为动力,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技术路径,开道超车、跨越发展,占领主战型数控机床和产线的国内外市场。
其二,新领域亟待加速布局。卢秉恒认为,增材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很大的市场,且增速很快。中国企业要认识到增材制造是制造业创新的驱动器,在减材、等材、增材制造工业母机上全面布局,推动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深度调整升级。
其三,国内外市场机遇。王旭说,从市场表现看,自2020年以来,金属加工机床消费的进口依赖度逐年下降,由2020年的28%,降至2021年的26.7%、2022年的24.1%。同时,国际制造业布局面临调整。因此,中国机床企业要在满足国内大循环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在国际制造业重新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