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工业软件之于智能制造,如同空气之于人类,不可须臾或缺。”张相木说。在其看来,我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必须做大做强工业软件产业。没有自主安全可控的工业软件,未来“技术围堵”或“滥用制裁”将频频发生。
作为工业流程的内化和体现,工业软件基于现有工艺流程开发,然后支持工业流程优化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的当下,没有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必须承认,我国工业软件与发达国家存在重大差距,很多方面都受制于人。究其原因,国产工业软件的成长与成熟,缺少工业知识的积淀和工业体系的反哺。”张相木分析。
在他看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工业软件有着不错的开局。那段时间,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发了2000多套CAD系统,不过很多项目验收完基本都没了后续。
张相木认为,尽管由一行行代码组成,但工业软件背后却蕴含着制造工艺和流程经验,是工业知识的沉淀和结晶。没有工业技术积累,就没有优秀的工业软件。国外工业软件发达,除了起步早,关键在于对工业流程骨髓的理解和强大的工业体系的反哺。
3300/20-12-01-01-00-00
“工业软件隐藏于工业的底层,看不见,摸不着,曾经一度‘遇冷’。而经历过多起‘卡脖子’风波后,工业软件以一种肩负时代使命的姿态被高度关注。”张相木说,“我国工业软件企业要深入到制造的‘硬技术’,研发出具有定义制造功能的工业软件。我国制造企业还应积极使用国产工业软件,以使用促进迭代升级,通过反哺加快进步。”
另有专家分析,工业软件的国产化替代可以预期。经过两三年的孵化,慢慢会进入到一个兑现期。不过,由于国内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不够大,还无法驱动更多的资本以及企业愿意投资,这也是国内暂未诞生全球领先工业软件的主要原因。
“十三五”期间,我国密集推出促进工业软件发展的政策,极大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进入“十四五”,配合智能制造、芯片产业、加速内循环等新发展战略,促进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意见继续出台。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近167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工业软件”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300余家位列区域首位;上海、安徽分列二三位,分别拥有280余家以及24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50.6%的工业软件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从企业性质来看,超九成的相关企业属于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1月以来,工业软件相关专利申请已达7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