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开始以为这是互联网十年不遇的机会,但是越想越觉得这是几百年不遇的、类似发明电的工业革命一样的机遇。”5月18日,在腾讯2023年股东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发出如此感慨。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已经历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科技上的新发展,也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象机器人董事长、首席技术官(CTO)伍祁林说,现在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为代表,正在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尤其近期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更加推动了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浪潮。
目前,AI技术正在逐步深度嵌入中国工业生产和高端制造的各个环节。工业领域从业人士直呼迎来了“兴奋时刻”。
梅卡曼德机器人创始人邵天兰同样对于AI大模型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兴奋。“现在大模型给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它有千亿级别参数量,通过跨模态的各种各样的训练数据,当把基础能力做好后,大模型就能产生一个更高级的能力。”他指出,“这种能力可以代替很多工程师才能完成的工作,把这种能力组合起来,我们认为有机会把机器人的技术再推上一个量级,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巨大机会。有了大模型之后,市场将可能是现有的10倍甚至100倍,这是我们现在非常兴奋的一件事情。”
IC693CPU341
仿生机器人业务咨询翻倍
“大模型推动了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个全新浪潮。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探索跟大模型的结合。”科大讯飞云平台业务群CTO刘可为在近期一场“科大讯飞AI TechDay”活动现场上表示,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最核心和最综合的一个应用载体,它和大模型之间的这种结合也必然会对我们的生产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我们平台的数据上能够看到,近半年我们整个服务机器人的调用量增长88%,仿生机器人业务咨询量增长125%。更为可喜的是,以前机器人应用可能更多是集中在一些服务领域,而现在我们能够看到,机器人应用出现在工业、制造业、农业甚至物流行业,开始有一种向全行业全领域渗透的可喜现象。”刘可为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依托于AI技术和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一台履带式机器人可以快速构建运动和导航能力:在一系列探索和地图构建后,该机器人可以轻松实现一个从A点到B点的导航任务,同时还拥有实时位置显示和导航避障能力。
上述案例只是一个开端。事实上,AI早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实现应用。近日,记者在一家德国企业的深圳分公司看到,该公司的激光焊接设备已开始利用技术进行一些高端设备制造。比如针对电机中的铜线激光焊接问题,该公司一位实验室负责人就表示,“我们主要用机器视觉去判断,一些间距过大的铜线经过人工智能判断会先不焊接,但也会一一标记,后期由人工介入;而针对一些比较大但在尚可接受范围的缝隙时,机器视觉识别到特殊状态以后,会自动调整焊接参数,包括焊接轨迹、功率等等,总之尽量地让设备智能化应对各种工况完成焊接。”
“这一款设备就用到了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前期通过大量导入生产图片,然后通过人工去标记正确的那一部分,在一定数量累积后,AI模型就能自己找出规律知道哪些是你真正想要的,它会把所有干扰因素都过滤掉,同时它还可以辅助进行焊后质量检测。”上述实验室负责人说。
科大讯飞方面也向记者介绍了一项AI赋能工业生产的案例。为辅助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产线,河北省迁安市的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使用讯飞声学成像仪对烧结厂12路封箱支管真空进行了可视化的泄漏速扫,将过去需要10小时以上的巡视时间直接缩短为90分钟,并在厂内检测到22个气体泄漏点,让钢铁厂中的气体泄漏位置“一目了然”。若假设该厂每年产量约100万吨,此次检修可为厂子节约300万~500万度电(合计约9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