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业防火墙项目背后价值几何?
周杰为我们拆解了该项目中,赛昉团队所做出的努力,具体如下:
首先在硬件方面,由于JH-7110是性能第一款达到相关场景要求的产品,各种硬件设计定制都需要从0到1完成。硬件完成后,还需符合工业测试标准。这当中包括高低温测试、静电/浪涌/脉冲测试、稳定性测试等…需要团队一次次走进现场测试并记录调试,以满足工业场景需要。
软件方面,赛昉团队又需要从0到1构建大量中间件,对于一般场景,芯片原厂只提供SDK和驱动,但由于合作方要求DPDK、Web、数据库、VPN等方面支持,赛昉需要逐一下场提供种种中间件。
上述繁杂工作意味着赛昉团队不只在做芯片原厂工作,而是直接将手伸到应用去。与之对应,由于发展多年,Arm中间件完整度高得多,因此无需下场。
等赛昉团队完成上述工作,合作方再基于中间件完成上层应用,这当中,包括白名单、过滤、自检测等功能,从而变成一款产品:TEG5904。
还不算完,等到产品拿到现场测试再导入量产,又是很长一段工作,周期达到半年。
ND9103HX
那么上述付出值得么?周杰认为,这些工作对RISC-V在工业场景的生态建设大有裨益。
他说,工业防火墙项目之于外行看似不过工业数字化的一角,实际上,项目涉及的中间件可复用性很高。周杰为我们举例,诸如:web、数据库、DPPK、Openwrt、场景侧视频码流处理等等方面中间件均可复用。换而言之,看似一次工业防火墙项目落地,实则打通一大片RISC-V芯片落地可能性。
此外,由于不同工业领域的设备和板卡硬件接近,只是上面跑的应用软件不同,如储能、电力、轨交均差异不大。赛昉团队一次付出,所开创性价值随时间推移,将会显现出来。
工业防火墙项目之外,赛昉披露,他们已经与飞凌嵌入式、米尔科技等工业领域领头的方案商推出工业核心板方案,布局显控一体、运动控制、电机控制、工业网关、电力控制、EMS等领域。
明年工业收入大幅提升
为更快推广落地RISC-V产品,他们还有一个基于JH-7110的开发板产品昉・星光2(VisionFive 2),又构建且自行运营相关论坛RVspace,发布源代码及相关技术文章,鼓励更多开发者参与软件生态构建。
此举暗合了Arm架构树莓派的生态拓展方式,也满足了量小客户的需求。
对此,周杰无奈又略带自豪地解释,“JH-7110的硬件走的比软件快,我们作为芯片原厂不得不推出开发板产品。产业和社区的伙伴有了硬件载体(板卡),才能做更多的移植、开发和优化软件的工作。而这些基于JH-7110的软件资源,后续也将回馈和贡献到整个RISC-V生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