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自主
如何练就火眼金睛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化并不完全等于自主安全可控。
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一个“自主可控”的通行标准,这也导致了有些厂商借用品牌本土化,把国外技术及产品披上国产化的“马甲”,宣称“自主可控”;有些厂商则自主程度有限,关键核心技术的“命门”仍掌握在别人手中。
那么明辨“真假自主”的火眼金睛要如何炼就?参考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提出的软硬件自主可控的评估维度,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一是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软件的技术含量、知识产权往往集中在源代码以及源代码背后的技术逻辑,因此软件厂商必须拥有软件、尤其是底层根技术的全部源代码,且需确保其知识产权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如此才能守住这一生命线,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和业务的可持续、可传承。
CE3008
◉ 二是技术能力的自主可控。技术能力主要指能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试想即使拥有了知识产权,几千万行代码没有人读得懂,这个知识产权又能发挥多大用处呢?这也对软件厂商的核心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产业化的能力、构建产业链和生态系统的能力等。一支掌握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团队,对于3D CAD的产品迭代、行业解决方案的提供、与用户和生态伙伴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 三是发展主动权的自主可控。这要求软件厂商可根据需求,对源代码和程序进行自主修改,并可应用到广泛的业务场景上,商业化的软件更是要确保产品在开发新功能、架构改造、销售地域、应用行业上不受制于人。对用户而言3D CAD软件是“黑盒”,难以直观看到源代码去下判断,所以也可通过软件是否可面向全球、广泛行业客户销售来侧面推断。
这几年工业软件产业变得很热,国产软件厂商做了很多尝试,也有很多乱象。想在一众标榜“自主可控”的国产3D CAD厂商中明辨真伪,源代码知识产权、产研团队、发展主动权,三者缺一不可。
4
大浪淘沙
国产三维怎么选
如果将从公开渠道获取到的国产3D CAD厂商各维度信息汇总,不难发现,他们各有其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