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积极加码前瞻性布局
人形机器人具有拟人化的身体,在复杂地形上能够灵活移动并模仿复杂的人类运动和表情,其研究涉及机械、电气、材料、传感、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其发展和突破要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大量研发投入和不断迭代更新。因此,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一个主要准入壁垒。
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从落后到跟跑乃至领跑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近十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加速。以优必选科技为代表的诸多企业和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建立起技术壁垒,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叠加国家政策的助力,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形机器人有效专利数量排名全球第一的优必选为例,超过11年的研发投入,使得优必选科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拥有全栈式技术储备。截至2023年4月30日,优必选全栈式技术拥有1750项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其中逾350项为海外专利,在核心零部件(减速器、电机、编码器)、驱动控制(能源系统、动力系统、运动控制)和本体结构(头部、肩颈、手臂、下肢、胸腹、关节、其他结构)多个核心技术位于全球前列。
如今,以优必选、小米、特斯拉为代表的全球科技企业,正加速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以优必选为例,其于2018年开发出的第一代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是我国首款商业化的大型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历四次迭代。周剑透露,目前优必选正在与国内智能制造头部企业及高端智能装备解决方案企业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新能源汽车、3C电子、智慧物流等工业场景的应用。
特斯拉与小米同样把智能制造作为其人形机器人产品率先应用的重要场景。马斯克此前提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应用场景未来会涉及工业生产,也就是由人形机器人全程接管汽车生产领域,实现真正的无人生产。小米也透露,未来,小米的仿人机器人将融入小米制造、智能制造多个场景来做产业验证,实现仿人机器人在制造场景当中的数据积累和模型迭代。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丹针对《报告》表示,随着国家对人形机器人支持力度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将进入快车道,相关企业应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积极抢占技术创新高地,打通产业链条关键节点,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将人形机器人塑造为国际上闪亮的“中国名片”,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