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不愿、不能” 不少企业依然彷徨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不少互联网巨头抢滩布局,平台混战,场面一片红火。但对于众多“小散特专”的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之路仍任重道远,不少中小企业面对这道“必修课”依然彷徨。
中小企业没有自主建设工业互联网的能力,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最好的选择,但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仍然不足。“企业的工业设备种类繁杂、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各异,不仅涉及生产管理、设备运维,还涉及资源协同、经营优化等。”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邢镔告诉记者,不同行业间生产线状况更是千差万别。业内人士称,目前大部分平台对工业知识、模型和数据的沉淀仍无法满足特定行业或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认为,尽管工业互联网现在受到极大关注,但广度和深度都远远不够。
众多中小企业利润微薄,数字化转型投入能力有限。“不少中小企业已达到发展‘天花板’,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智能化。”李斌说,在飞象网服务的众多中小企业中,“不敢转”“没钱转”的现象比较普遍。动辄上百万元的系统改造与上万元的单个工业软件使用让中小企业捉襟见肘,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实际效益短期内难以实打实看见,许多企业只见投入不见回报,转型意愿不足。
“越落后越不敢转型,最终企业差距越来越大。”邢镔说。传统工业企业人工成本大,智能化水平提升带来的岗位变化与人员裁剪也影响着员工的接受意愿。此外,中小企业存在安全顾虑,担心数据泄露影响经营效率。“数字化转型越深入,中小企业安全顾虑就越多。”张晓彤说。
多方发力清除中小企业转型障碍
面对部分中小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现状,张晓彤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过程应更好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力量。
目前各地政府均出台大量政策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以重庆为例,《重庆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指出:对于企业“上云上平台”转型升级,将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20%的比例给予奖励;对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奖励最高奖励300万元,智能工厂最高奖励500万元。
不少中小企业对财税政策感知较弱。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仅有25%的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比例则更小。《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建议,政府应引导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发挥领头羊作用。
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17部门联合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旨在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行动倡议发出后,互联网平台及行业龙头积极响应。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各类中小企业普惠性上云服务。
李培根认为,应当逐步拓展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广度,从浅层次向深度挖掘。未来基础性平台也可与行业性区域性平台进一步联结,形成完善的上下游协同体系,为企业提供场景化、标准化、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一些业内人士还表示,应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水平以提升企业应用意愿。“要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平台层面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意识,开展相应的企业风险评估,打造相应的安全防护体系。”四川省工业信息安全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部部长陈池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