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我们都是从做一个产品开始起步,先有技术,然后开始做产品。
YPG106A 2003年我们公司只掌握一种技术——变频器矢量控制,只有一种产品——变频器。接着我们开始做第二款产品——电梯一体化控制器。这两款产品让我们进入了通用工业和电梯行业。我要特别感谢江南嘉捷的金总和其父亲老金总,是他们把汇川带入电梯行业。电梯一体化其实开创了汇川客户定制的商业模式。
2007年中国本土的自动化厂商只有变频器产品,但我判断未来自动化领域必然是综合产品的舞台,而伺服又是未来驱动器的王者。同年,我给公司高管写过一封信——《中国自动化发展的未来》,信中描述了未来中国自动化的需求趋势,并明确表示我们一定要在当下略有盈利的情况下开始做PLC和伺服。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PLC和伺服产品的带动下从自动化的驱动层进入到控制层。
2010年汇川上市之后,我们拓展产品线,开始进军光伏逆变器、汽车空调、商用车电控、工业电机、传感器。这时候产品也不多,但我们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小试牛刀。值得一提的是,汇川曾经位居中国光伏逆变器行业第二,但在2016年,我们放弃了光伏逆变器,这是汇川战略史上最大的失误,我们错失了时代的大好机会。这次失误本质上是我们对时代的认知不清,是我们的决心不够。所谓的资金不够或者缺YPG106A 乏优秀的团队,都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2016年我们做的产品越来越多,这时汇川开始大规模拓展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视觉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产品。2016年我告诉机器人团队:“未来智能制造的核心产品不是伺服,而是工业机器人。”这一假设如今已经变成现实。同年,我们还做了一个重大布局——全面进入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汇川四大支柱业务在2016年正式成型:通用自动化、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
2019年汇川又进入新的时代——生态时代,我们全面布局工业软件,YPG106A 并进一步在四大支柱业务领域强化轴端和边缘侧的产品布局,成功打造出云边端一体的IOT解决方案平台。
这就是汇川二十年来构建的产品族谱。
YPG106A
关于产品族谱,我们做到了几点:
一、汇川产品能够覆盖制造业所有门类;
二、汇川提供了光机电液气控制的所有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三、汇川是全世界极少数完全拥有“云边端”全套数控解决方案的公司,而且是中国唯一一家。
汇川二十年来开发了这么多的产品,业务开展的逻辑是什么?这是我今天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
1.2 收入
YPG106A 上图是汇川20年来的营收数据。这一曲线看上去很“性感”。二十年来汇川的营收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50%,尤其是近三年增长速度特别迅猛。汇川为什么能够穿越周期?我们如何在冬天没有到来之前,储备过冬的能力?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如何利用“危机”(危险中的机会)实现历史翻盘、重构格局?汇川如何在最近十年练就了这种抵御危机的能力?这是我今天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
汇川是一家吃百家饭的企业,前两天我接待了北方华创的赵总,他说汽车行业卖出几万辆就能做到几百亿、上千亿的收入,汇川的产品平均售价只有几百块钱,难以想象汇川是如何实现了300亿元的销售额?300亿需要卖出多少产品?
像汇川这样的行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是什么因素触发了汇川战略方向调整?这是今天我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
1.3 利润
汇川的利润情况是公开的,其增长曲线也相当“性感”。在过去三年里,我们的利润实现了高速增长。YPG106A 然而,在公司成长的历程中,利润增长曲线也曾出现过巨大的凹陷,分别是在2012年和2019年。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尽管我们的营收持续高速增长,但利润增长并未高速增长。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部分创业者非常乐于以小博大。暂且不谈资本市场,我们这些从事实业的人也不例外,并对此津津乐道。在2012年之前,汇川是以小博大的高手。然而,到了2013年和2014年,我和我的伙伴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以大博更大”?
如果没有这种经营思想的转变,我们就不会在2016年选择进军汽车行业。而正是因为这个选择,公司在2019年利润跌至最低点,面临着来自包括资本市场的巨大压力,股价也跌至最低点。
在2019年的公司年会上,我坚定地对团队成员说:“只要汇川不被ST,就一定将汽车业务干到底!”对于我们而言,汽车业务不仅是汇川实现“以大博更大”的关键一步,也是我们重要的试验田,是汇川能力成长和成熟的标志。这不是一个业务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司能力标志的问题。因此,我们将它视为重中之重。
如今,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宣布:我们的汽车业务阶段性成功了!虽然未来仍充满挑战,但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更加成功。过去所做的每一个决定和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