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伴生“云服务”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协同发展,数据是其中的关键。
PCD3.R60X 由卖设备转为卖服务,中关村企业双良集团携手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迈进了“拥抱数字化”的新时期。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双良集团搭建了能源设备智慧运维平台,通过IoT物联服务、运行数据监视、售后服务等,帮助该集团实现决策效率提升10%、服务成本降低10%、服务及时率提升20%。
PCD3.R60X 凭借用友在ERP(企业资源计划)行业的深厚基础,以及在推进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等方面的技术能力,用友精智平台截至2020年末已服务了超过60万家工业企业,接入15类86.9万台套工业设备,工业模型和微服务组件超过3000个。
PCD3.R60X 中关村企业东方国信研发的“Cloudiip平台”,则基于软硬件相结合的端到端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累计服务全球50余个国家数千家大型企业。该平台目前已覆盖29个工业大类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光伏、核电、煤炭等,并建设了20多个领域应用的子平台。
中关村以全国领先的互联网优势,吸引大量制造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纷纷在京布局创新业务,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
PCD3.R60X 例如,航天云网依托航天科工科研创新和生产制造资源,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云端覆盖用户超过120万户,协作与采购发布金额超4500亿元,云端成交超2600亿元,覆盖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众多行业。
东方国信、用友、联想等中关村企业,以平台化转型抢占工业互联网创新高地,领先的云服务成为助力各地工业企业推进“数智化”战略的坚强后盾。
PCD3.R60X
激发产业“竹林效应”
2020年8月,位于中关村亦庄园,占地1.86万平米的小米智能工厂首次被揭开神秘面纱。在这里,“1秒生产1台手机”将成为可能。
PCD3.R60X 这座“黑灯工厂”内部采用5G网络、机器人、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技术,大规模使用全自动生产线,工厂内甚至不用开灯,就可实现无人干预的智能生产,所有生产设备几乎均由小米或者由小米投资的公司自研。
“小米要做一家技术公司,而且要死磕硬核科技。”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表示,过去的五年小米在硬核技术上的投入越来越多。2020年,小米科研投入已超百亿元。
PCD3.R60X 通过“投资培育+开放合作”的产业合作模式,小米推动了电子信息制造业部分关键器件和智能装备的国产化发展,提升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自主安全可控程度,通过实施“5G+AIoT”平台引擎战略,产生快速发展的“竹林效应”,推动了北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供应链与产业生态繁荣发展。
近年来,中关村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聚集了小米、京东、百度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及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
PCD3.R60X 中关村所属各个分园也在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海淀园布局多个产业创新中心,夯实工业网络技术原始创新能力;顺义园基于“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构建标识解析体系生态;朝阳园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落地……
截至2020年12月,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各类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机构已经超过520家,约占联盟全体成员的30%。
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关村工业互联网领域将继续瞄准突破核心技术,以龙头企业产业链“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共用、急用标准研制,推动数据流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通信标准专利布局,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