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业银行的路径依赖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ERCR-NS01-B004-E1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是在成本和风险约束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过去十几年,商业银行找到了三类资产能长期满足综合收益最大化目标:以按揭、开发贷、房产抵押贷为主的房地产贷款,以城投债、限额内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平台非标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国债、金融债等为主的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这三类资产构成了银行资产组合中的主要大类,为商业银行提供长期稳定的利差收益。
ERCR-NS01-B004-E1 这也导致了一种后果,那就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风险较高的专精特新企业,很难进入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因为这对利润最大化和做大规模倾向的商业银行是不经济的。同时信贷配给的存在,又使由信用市场供需均衡决定的风险利率无法成为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的手段,即利率即使再高也不会带来更多的信贷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房地产信贷资产与隐含国家信用增信的地方平台贷款,就对制造业贷款产生了巨大的挤出。商业银行愿意将更多的经济资本和授信额度配置到这些隐含着“风险补贴”的低风险、中高收益资产上,形成巨大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营行为形成了较强的路径依赖,在客户群体上逐渐失去了对制造业企业的兴趣,也逐渐失去了对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授信精准的金融服务能力。这样的结果就表现在信用市场上,面向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相对来说长期不足,且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问题。
ERCR-NS01-B004-E1 四、商业银行如何服务制造业升级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商业银行如何服务制造业升级是一个综合命题,并非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层面的创新。它涉及公司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形成一个有利于风险偏好提升的科学决策机制;需要经营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形成一个有利于服务技术创新的成本(包括风险成本)曲线;需要产品和服务设计的投行化,形成商业银行文化与投行文化的兼容,以适应制造业升级过程中面向资本市场的各种跨界链接。
ERCR-NS01-B004-E1
(一)公司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ERCR-NS01-B004-E1 公司治理体系是商业银行的“上层建筑”,是决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的组织中枢。事实证明,公司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是决定一个银行发展质量和创新程度的“第一因素”。那些缺乏权力制衡,无法真正实现群策群力,无法有效发挥专业委员会和非执行董事作用的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管理问题和合规问题。而那些股权结构合理,决策机制健全、科学,具有清晰的战略规划的银行,则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服务制造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公司治理的基础体系层面进行变革,才能适应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升级出现的新形态。
银行公司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第一,意味着“四会一层”的架构体系能真正发挥出权力制衡作用,防止出现经营决策“一言堂”,决策过程缺乏科学的论证过程,责权利无法有效匹配,造成个人与银行组织无法做到激励相容。由于服务制造业升级意味着银行整个风险—收益结构的转型,如果转型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无法有效地在决策层中分配,那么权力过度集中的决策层很可能就陷入保守的经营风格中形成长期的路径依赖,会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分配到制造业升级中的创新企业和项目上。第二,服务制造业升级的金融领域需要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和非执行董事的专业作用。过去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以抵押ERCR-NS01-B004-E1 品和政府增信为主的业务,专业度相对不高,服务制造业升级不一样。第三,对商业银行来说,服务制造业升级是一项战略转型,董事会需要发挥出强大的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在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过程中,股东大会在战略方向上,董事会在总体布局上,专业委员会在规划制定上,监事会在战略风险上,党委会在社会责任和总体引领上,员工代表大会在基层和客户诉求的信息反馈上,都可以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共同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制造业升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