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丨能源互联岛:降低碳排放 远程看诊预知风险
PDP601 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让不少装备制造企业开始向工业服务延伸。在陕西西安一个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园区里,就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座能源互联岛,它既是自己生产的大型装备的“工业医生”,同时也是园区的“能源管家”。
总台记者 李大杰:这里就是能源互联岛,一台远在数千公里外的设备,它的运行状态如何、参数是否正常、哪个部件出现了问题,在这里都能第一时间被发现。
PDP601 走进能源互联岛,大屏幕上,约50条数据如同体检报告一般,展示着一台远在广东湛江的高炉鼓风机组的实时运行情况。数据三秒钟刷新一次,相当于每三秒钟就给机器做了一次全身体检,而体检结果则被屏幕前的这群“工业医生”们精准把脉。
总台记者 李大杰:在这个地方,一共有31名工程师,他们会轮班24小时值守,为目前服务的361家企业的2218台设备提供技术保障。
PDP601 陕鼓动力远程服务工程师 尚永博:这套系统就是对用户起到维护、保养、预警的功能,能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维修成本,大约可以节约5%到8%的维修成本。
要帮助客户降低维修成本,最重要的就是能提前预知风险。通过“5G+工业互联网”技术,并依据数千套大型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工程人员构建了上百种故障模型,通过数据比对,就能精准预测故障的发生。
PDP601
PDP601 陕鼓动力数智化公司总经理 李勇:机器就和人一样,在感冒发烧之前,它的一些生理指标可能会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但这个时候人可能是无感的,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去预测,预知机器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病症,那这块就离不开我们的专家系统和检测的一些传感器等设备。
总台记者 李大杰:我身旁的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总装的就是用来生产硝酸的硝酸四合一机组,将传感器安装到设备里面,就相当于给设备穿戴上了健康监测仪。像这样的一台机组,里面至少安装了100个传感器,再通过外接传输设备,就能将数据实时上传到远程监测系统。
除了为产品提供远程诊断,能源互联岛还能对厂区实现能效管控。在这个绿色智能化厂区内,能源供给方式既有传统的天然气,也有绿色的地热、光伏,甚至连企业的污水回收和工业领域普遍应用的空气压缩机,都能被用来提供能量。
总台记者 李大杰:我身后的管道里,就是利用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得到的循环水,水温大约为50度。这些水经过热泵的进一步加热,最终循环到用户侧,就能实现室内供暖了。
PDP601 这样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意味着园区会采用综合的能源利用方案,而具体实施就要靠能源互联岛,依据实际需求,综合成本、天气等因素,决策出一套最经济的组合,为企业达成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能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宏安:能源互联岛自从2017年建成投运以来,累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6400多吨。如果再算上我们销售的智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那我们每年节约的标煤大约达到610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