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的支柱:储能与数字化技术
有了低碳能源系统,零碳工业园区还需要可靠的储能系统,以及数字化的能耗、碳足迹管理系统。
零碳工业园区的供能系统大多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这两大电源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需要储能设施调峰,以使其平稳输出。
目前在建的和建成的零碳工业园区主要采用电化学储能,其可简单理解为大功率电池。远景鄂尔多斯零碳工业园目前即是如此。此外,该园区预留的20%电量与电网双向交易的模式,是把电网也当做了一种储能设施。
3607E 未来,以电解水制氢、制氨作为储能的技术将成为零碳工业园区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相关的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较高。张元介绍说,远景计划在鄂尔多斯建设一个新的示范项目——零碳能源岛,它里面会装有液态空气贮能,用液态空气发电,可解决更长时间的储能问题。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储能系统可支撑四小时,未来的零碳能源岛项目可以实现天级和周级的储能。
张庆毅表示,大规模依靠电化学储能对一个耗能巨大的工业园区来说成本过高,依靠电网调峰也不应该是零碳工业园区的主要模式。洋浦开发区计划建设的零碳园区,将不会对电网造成较大压力,也没有成本高昂的电化学储能设施,它将是一个可循环的绿色低碳供能系统。
3607E
与看得见的储能设施相比,零碳工业园区的另一大支柱数字化能耗管理、碳足迹追踪系统,是零碳工业园区必备的软实力。零碳工业园区的本质是对碳排放数据进行计量和抵消,要管理隐形的二氧化碳,就需要配套数字化的能耗管理系统。
3607E 以天然气产业起步的新奥集团已布局工业园区能耗数字化技术十余年,其旗下泛能网产品运用在多个工业园区。泛能网低碳数智化产品包括碳排放量化模块、碳资产管理与交易模块、产品碳足迹模块等等。在洋浦开发区的新奥生物质能项目里即运用了泛能网产品。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区部署的则是基于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的远景“方舟”能碳管理平台。该系统用数字化手段打通园区内供能、生产、交通等各场景的能碳管理,全面追踪与管理能耗和碳排放,实现零碳闭环。
3607E 科技企业也更加大了能耗管理方面的研发,并开始落地。三峡大数据基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零碳数据中心,该园区在利用三峡丰富的水电资源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华为的数字能耗管理技术。华为相关负责人向《财经》记者介绍,该数据中心有近三分之一的能耗来自温控系统,通过温控重构,进行数据建模和推理,年省电可达近3000万度。
华为计划将其安托山基地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光储直柔”近零碳排放园区之一。“光储直柔”四个字分别指光伏发电、储能、直流电和柔性用电技术。而这一系列技术的运用都离不开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