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重大工程中的制造难题
SST-PB3-PCIE-2 目前,刘海涛项目组开发的以混联加工机器人为核心的全向移动铣削、光学元件超精密抛光、空间型线搅拌摩擦焊接、汽车模具抛磨等系列新型工艺装备,率先实现了在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工程应用,解决了一批我国重大工程中的制造难题。
SST-PB3-PCIE-2 刘海涛举例说,传统的机械加工都使用机床,机床加工技术已有百年发展史,技术成熟且加工精度高,因此航天领域很多重要的工件都是由机床加工而成。然而随着航天制造领域需要加工的工件尺寸越来越大,像航天舱、火箭燃料贮箱等,使用机床完成局部加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SST-PB3-PCIE-2
SST-PB3-PCIE-2 “占地大、造价高,同时还要保证高精度,对机床加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工件上下机床过程复杂,导致加工周期长。”刘海涛说,而使用混联加工机器人可以实现原位加工,工件不动,机器人可以灵活“游走”,还能多机同时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混联加工机器人还可以与测量、传感技术集成,真正体现了制造业的“智慧”。
据悉,目前“高性能混联加工机器人”成果已经向广州数控等企业实施专利许可2项,获得欧盟CE安全认证并出口英国。
SST-PB3-PCIE-2 刘海涛表示:“未来,面向我国高端制造领域对机器人化加工装备的重大需求,项目组将持续深入地开展机器人—测控—工艺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努力拓展所研发的混联加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为提升我国高性能加工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推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