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排工业园区的低碳转型迫在眉睫,但零碳园区如何建设、运营、认证,尚无公认标准
1768-PA3 2022年可谓零碳工业园区元年——全国涌现出多个新建或改建的零碳工业园区。
这背后的原因是: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占据全国31%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工业园区是控碳和降碳中难啃的硬骨头,低碳转型迫在眉睫。
同时,工业园区里的企业有着比此前更强烈的低碳发展意愿——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要求追踪碳足迹,碳排放越高的产品竞争力将越低。
1768-PA3 《财经》记者从多位零碳工业园区相关人士处了解到,零碳工业园区的基础是要有零碳或者低碳的能源供应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关键是要有储能系统支撑,以及智能数字化技术的管理体系。
目前,与零碳工业园区相关的技术已没有障碍,但商业模式仍未成熟,政策标准还存在较多空白。业界呼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标准,推进零碳工业园区落地。
不过,专业人士认为,零碳工业园区不宜在全国全面推广,各地需因地制宜。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吕军告诉《财经》记者,在工业园区的物理空间里实现零碳,几乎是不可能的。工业园区往低碳、零碳发展的方向是毫无疑问的,但能降碳的降碳,该节能的节能,不必盲目追求零碳。
1768-PA3
零碳工业园区元年到来
自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宣布中国“双碳”目标以来,各行业各地区落实“双碳”目标逐渐进入实操阶段,工业园区也是如此。
据陈吕军研究团队统计,全国2543 家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贡献了50%以上的工业产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31%。这些工业园区里燃煤机组占比高达87%,且小机组多,50MW以下数量占比高达62%。
1768-PA3 2022年以来,各地零碳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日益增多。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内蒙古、福建、江苏、浙江、重庆、上海、云南、宁夏、青海、贵州等超过十个省份规划出台了有关零碳工业园区的政策文件。
“零碳”“碳中和”工业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现阶段一般单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一定时间内(常以一年为周期)通过技术、交易等方式抵消,实现零碳排放的园区。
概念看起来简单,但在现实中,由于工业园区的碳排放核算、碳足迹追踪等相应的标准规范尚未全国统一,多家零碳园区都只是得到第三方机构的认可。
1768-PA3 有的零碳工业园区由地方机构给予认证。2021年1月28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宣布其北京亦庄智慧园区成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其碳中和证书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按照PAS2060标准实现碳中和。
有的零碳工业园区由国际机构给予认证。去年10月,远景集团宣布将在鄂尔多斯建设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该园区符合远景集团与法国检验与认证集团(Bureau Veritas,下称“必维”)共同制定的“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
还有更多计划实现零碳排放的工业园区,正在探索和研制具体的实现路径。工业总产值占海南省70%以上的洋浦经济开发区,目前正在制定零碳路径图。该园区已不再新增燃煤指标,并已将区内部分企业的煤炭锅炉改为生物质能源集中供能,为其迈向零碳做准备。
陈吕军表示,工业园区千园千面,如何减碳、控能控碳控什么、孰先孰后,很难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