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形金刚》中酷炫的汽车机器人,到《流浪地球》中的可爱的机械狗“笨笨”,人们在二次元和科幻小说中描绘机器人的未来。
而在三维的现实世界中,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迭代,机器人已行至发展拐点。尤其是近两年人形机器人掀起热潮,成为科技企业们瞄准的新方向。2022年,特斯拉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亚马逊注资机器人“Digit”,日前三星也投资了两足步行机器人“HUBO”,赛道上的竞争者不断增加。
各家逐鹿中原之际,先行者优必选科技早已有商用案例,“Walker”作为目前全球唯一能够量产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出口到沙特新未来城大项目。就在1月31日晚间,优必选科技提交赴港上市申请,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同时,这也是港股兔年首个横跨硬科技与智能制造的IPO申请。
尽管当前硬科技独角兽普遍面临亏损等争议,但人工智能产业向来螺旋式前进,优必选科技眼下仍处于投入发展期,随着应用场景的开拓,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和商业化将更加成熟。
高盛预计到2035年,在蓝海市场情景下,市场能够达到1540亿美元的规模,接近截至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
面对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场上的新晋者将越来越多,谁将站上C位、成为“超级玩家”,将考验企业从技术、供应链到商业化的综合实力。
人形机器人群雄并起
近年人形机器人风起,一时间科技企业们争相布局,目前这一细分领域还在成长中,草莽时期格局未定。现在场上的参赛者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是三星、亚马逊等科技巨头。2023年三星双线出击,一边在CES上宣布今年推出名为EX1的人类助理机器人,另一边,将开年的第一笔投资投向韩国人形机器人企业Rainbow Robotics,斥资590亿韩元。亚马逊产业创新基金则投资了研发出“Digit”人形机器人的Agility Robotics。
第二类是汽车大厂比如特斯拉,在2022年首秀人形机器人。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机器人最初的定位是替代人们从事重复枯燥、具有危险性的工作,但远景目标是让其服务于千家万户的日常工作。
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全球亮相(图片来源:网络素材)
第三类是纯机器人公司,以优必选科技和波士顿动力等为代表,不过波士顿动力已被现代汽车收购,只有优必选科技率先走向上市之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优必选Walker机器人是中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服务长达6个月,提供超过1000场次的接待导览服务,这也是首个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的真正商业化落地。
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的赛道上不断涌入新玩家,可谓群雄并起。为何科技巨头和一众新兴企业不约而同地瞄准了人形机器人领域?
对于巨头而言,他们正在把人形机器人视为新增长引擎。多家机构都预计了人形机器人的高增长态势。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市场规模的11.8%。
创新型企业亦看中了人形机器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需求。从需求侧看,人形机器人已经逐步深入到教育、康养到物流等领域,为这些产业赋能。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以销售收入计,中国智能教育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已2017年的6亿元增至2021年的2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9%。展望未来,受政策推动、持续普及、消费意愿增强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行业有望实现进一步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护工短缺、疫情等因素将为人形机器人创造巨大的市场机会,从而带来人形机器人销量的增加。
虽然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且应用场景有限。然而,在未来几年,该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及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