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离线编程仿真软件在一些人机交互功能的便捷性、特种工艺的兼容性、海量设备的支撑性以及大规模模型渲染的实时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与国外软件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F650-G-N-A-B-F-2-G-1-HI-C-E复杂焊接轨迹规划。美国的林肯电气推出的proFIT软件,可以做到自动化的焊接轨迹生成,并且轨迹生成的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且相关轨迹模板和焊接工艺参数能够自动固化到生成的焊接轨迹当中,国内软件在焊接轨迹规划方面的能力与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渲染性能。在大场景的渲染能力方面还难以做到亿级面片的场景渲染,尤其是在多机器人焊接场景下的仿真,仍需要继续提高处理大规模模型渲染效率。
3)F650-G-N-A-B-F-2-G-1-HI-C-E碰撞检测性能。加拿大的RobotMaster可以做到实时的碰撞检测,并且在轨迹优化界面就可以做到,实现碰撞点、不可达及奇异点等多重错误的快速检测,国内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则还需与轨迹优化功能进一步集成。
4)焊接效果仿真。芬兰的Delfoi可以做到焊接的飞溅效果仿真,目前国内软件还不能支持这类效果仿真。
F650-G-N-A-B-F-2-G-1-HI-C-E
5)海量机器人库。加拿大的 RoboDK 支持全球50多个机器人品牌的上百种型号的机器人,还支持包括scara、delta、3p3r等在内的20多种机器人构型,较国内软件优势明显。
F650-G-N-A-B-F-2-G-1-HI-C-E针对上述不足,需要从高性能3D显示引擎、模型轻量化浏览、几何算法引擎、复杂路径智能规划技术及动力学引擎等技术点上进行重点攻关。
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产品和设备模型,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虚拟验证和测试,实现产品的快速交付和迭代优化,将显著减少试错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控制测试风险,使需要繁复计算和反复调参的关键工艺设计变得有据可依,且能够以可视化的形式快速、立体地呈现生产线现场状态,使工艺方案可行与否一目了然。因此,虚拟开发技术在复杂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中起着化繁为简的作用,将从根本上推动制造模式从体力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
8.在线评价智能制造大型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问题
F650-G-N-A-B-F-2-G-1-HI-C-E面向特定任务的大型三维测量(见图5)不确定度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有方法对操作人员能力要求很高,正确评估率比较低。数字孪生体作为制造业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多尺度、多物理量、多时空传感技术,对振动、温度、压力、噪声、应变和图像等多参量进行监测,结合物联网建立数据采集、分析、自诊断和执行平台,建立测量设备的数字孪生体,实时监测仪器的运行状态,实现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在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