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
D202214 第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重要支撑。随着数据不断融入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并成为一种新生产要素,其作为构建数字生产力、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关键要素的基本定位得到明确,也成为国际竞争中争夺数字经济制高点的新变量。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因此,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高质量、广覆盖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在需求迫切的产业集聚区、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建成应用。此外,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应用技术的协同发展,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能源、交通和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结合,支撑创新业态的快速发展。
D202214 第二,鼓励数据资源高效利用。深化数据归集利用,用数据赋能产业转型。针对数字经济数据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要充分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更好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具体而言,要制定数据资源的确权、定价、交易等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的保护规则,推动数据共享开放,深化数据归集利用。此外,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和高技术、高算力、高安全的数据交易中心,系统全面地采集、汇聚、整合、存储数据资源,从而实现数据资源高效利用,发挥数据资源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和驱动作用。
D202214 第三,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延伸和升级。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链条数字化。创新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在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方面,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性知识和技能数据化,通过数据分析等进行优化,为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支撑。此外,要健全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开发提供产品生产情况、行情资讯、供需平衡等服务,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D202214 第四,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通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企业的商业模型快速更新迭代,传统产业的边界不断模糊和弱化,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因此,实现传统产业间以及传统产业和数字企业间的产业生态融合共生,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才能营造适合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环境。数字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解决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源于数字技术影响下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分工组织的不断深化,从而实现产用结合和柔性生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又通过数据驱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通过引导制造业与新兴数字技术融合发展,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新动能。数字经济也能够拓展经济适用范围,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最大化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D202214 第五,加速传统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传统服务业全面数字化升级将撬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数字技术具有传播范围广、边际成本低等特征,可以穿透服务业的各个场景和环节,推动各要素的互联互通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全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协同。在供给端拓展生产可能性边界,在需求端提升消费者能力和意愿,并推动服务功能、价格、空间、时间等维度的有效匹配,推动产业效率提升。因此,要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实现传统服务业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不断发挥数字技术对业态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最终将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服务业也有望通过全面数字化转型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第六,完善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在产业数字化发展政策引导上要突出精准化,在政策措施制定及服务方面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帮助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精准把脉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痛点,为有效破解当前产业数字化发展中面临的转型能力不足、转型改造成本高、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等难题提供新思路、新支撑。解决产业数字化对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要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企业和就业的支撑作用,支持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支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减轻中小微企业转型压力。同时,完善并调整税收激励政策,加大对大型数字企业税收征收力度,增加资本所占税基的相对比例。此外,要通过财税政策提升对短期性失业人群的转移支付水平,强化数字经济新型就业岗位保障,支持民生短板领域岗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