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传感器和电流环是力控的主要方式
REC670目前针对机器人硬件层面的力反馈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应变片式力矩传感器、电 磁式力矩传感器和弹性体,而应变片式和电磁式都可以归属于力传感器。 力矩传感器:将力矩传感器安装在脚掌和踝关节、机械手和腕关节之间,用于 测量末端执行器与外界环境交互的受力情况。 电流环:通过电机的电流闭环做力闭环反馈控制,适用于直驱电机或减速比较 小的执行器。
REC670那么,这三种测量方式具体适用在哪些场景中呢?我们认为,这与整个执行器方案 的设计具有密切关系。 目前针对机器人行业的常用执行器方案有三种,包括高刚度的常规方案、SEA、本 体驱动器。三种方案的核心区别其实在于对力矩的测量上,常规方案使用基于应变 片原理的力矩传感器测量力反馈,SEA 带有刚度更低的弹性体,因此一般使用电磁 式或应变片式测量,而本体驱动器则使用电环流的方案并取消了传感器的配置。
REC670常规方案:使用力矩传感器测量执行器中的力反馈是目前主流方案,也是技术最为 成熟的路线。除了成本昂贵、安装复杂以及部分性能问题外,应变片式传感器在机 器人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显著优于其他两者。这一方案我们会在接下来第二章重点介 绍。 SEA 方案:通过弹性体测量扭矩,一般会使用电磁传感器或应变片式测量扭矩。至 于使用哪种方案,会综合考虑到成本,刚度、分辨率等因素。比如在国外学者的研 究中,两种方式在 SEA 驱动器的实际应用中表现出各自的优劣势。对于 电磁式而言,虽然其可以克服应变片式存在的线性误差、零漂、温漂以及成本昂贵 等的缺点,但他在刚度和分辨率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REC670
REC670因为在要求高刚度水平的系统中,电磁式编码的分辨率会被迫降低,而应变片式则 能通过调整仪器放大器的增益来补偿这一缺点。因此在下表中可以发现,虽然两者 的分辨率大相径庭,但应变式的刚度是电磁式的 10 倍。换句话来说,在保持一定分 辨率的情况下,电磁式的刚度过低会导致扭矩能力降低以及过低的过载安全系数, 最终或使得机器人执行器在实际运作过程容易受损。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应用 SEA 方案的四足机器狗,为了同时保持高刚度和高分辨率,一般会使用 3 个编码器,且 为价格较昂贵的 19 位磁编。 简而言之,弹性体刚度是区分两种方案的标尺。在低刚度偏柔性的机器人关节中, 可以使用电磁式,在中刚度且对分辨率要求并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电磁式,而 在高刚度要求下主要使用应变片式。
REC670本体驱动方案:用电流环替代昂贵的传感器是机器人节省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因 此在这里大家最大的疑问应该是,为什么电流环不适用于上面两种驱动器方案? 理论上来讲,电流环可以用在常规方案和 SEA 方案中,但前提条件是减速器的减 速比不能太高。在减速比较高的配备谐波减速器的执行器中,使用电流环测量力反 馈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克服启动扭矩精确识别的难点。具体来说,减速比越大,意 味着反驱力的透明度越低,增速启动扭矩就越高,输出端就越难转动,从机器人的 表现上来看就是启动时拖拽比较费劲,而电流环对启动扭矩的观测弱于传感器,最 终导致前者无法精确反馈力矩信息,进而使得控制器无法输出准确扭矩。简单来说, 由于减速器静摩擦力,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使电流环检测到,而力传感器在这一 点上显著优于电流环。 换句话来说,要保持较好的力控性能和成本相对可控,电流环在常规方案和 SEA 方 案中,更多适用于小负载的机器人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