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台应走“底座赋能+工具提升+市场牵引”三位一体的生态化发展路线
TD1PS-74RZ4 自2017年以来,我国平台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超过240家,国家级“双跨”平台数量扩容至50家。与国外相比,我国平台产业以制造企业为主导(数量占比接近50%),资源与数据优势明显,但技术产品能力不足。下一步,我国应充分立足基础禀赋优势,探索推进“底座赋能+工具提升+市场牵引”生态化发展策略,加快推动平台产业由大变强。
一是鼓励ICT企业强化“底座赋能”,全面提升平台开放框架、工业数据模型管理中间件、低代码开发工具等底座技术能力,降低工业APP云原生开发成本,加快应用创新与服务商生态聚合。如华为打造数据模型驱动引擎(DME),将工业物理资产及业务对象抽象为简单元模型,构建模型关联关系,实现实例数据的天然内聚,能够提升云原生开发效率9倍以上,当前已承载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管理的30余款云原生应用。阿里打造AliOS Things物联网操作系统,提供操作系统内核和协同框架,与平台实时互联,并支持运行第三方开发的设备预测性维护、远程控制、智能分析等云原生生产管理软件。
TD1PS-74RZ4 二是支持制造企业聚焦“工具提升”,持续推动业务与机理知识沉淀和“数据+机理”模型融合,加快攻关平台关键技术工具产品,打造撒手锏工业APP,实现面向行业、区域与领域的应用赋能。如美云智数依托自身“三个一代”、“T+3”、MBS、美云销、五数五智、C2M等制造知识,自研仿真MES、PLM、SRM、GPM、IAM、APS等工业软件套件,持续迭代4个中台与5个工具/子平台,打造了制造业全价值链云端SaaS化服务能力。天瑞信科依托集团在建材、煤化工、钢铁行业的经验,融合多维的数据、信息、知识等训练多模态大模型,在工业自动化、制造业、能源等领域,实现对工厂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故障预测、异常检测以及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实时监测。
TD1PS-74RZ4
TD1PS-74RZ4 三是引导电商企业加快“市场牵引”,整合制造企业订单资源,延伸布局轻量化SaaS业务工具服务,进一步推动个性定制、共享制造、服务创新、供应链物流、金融等商业增值服务创新。如致景科技依托百布、全布与天工平台打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叠加IoT、MES等轻量化工具服务能力,以“大数据+AI+智能硬件”实现纺织全产业链精准对接、柔性生产,当前已汇聚采购商2万余家、服务织厂超8000家、连接织机超60万台。京东基于对需求侧的专业洞察力和庞大拉动能力,以C2M反向定制、京采云、工业质检、能碳管理、数字仓库、一物一码、京备云等供应链全环节产品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拉动产销协同与柔性制造。
TD1PS-74RZ4 随着全球平台产业进入规模化扩张的新阶段,技术产品能力越发成为塑造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外巨头具备先发优势与良好的产品基础,已经占据全球市场领先地位。而我国平台正在经历从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的转型关键期,规范平台发展、提升产品能力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激发并释放ICT企业、制造企业、电商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生态合力,有望构建起“数据资源”与“技术工具”的优化迭代闭环,从而加快平台产品化进程。未来,平台将与工业机理、人工智能走向深度融合,实现技术产品能力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