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
573-935-202C “供应链攻防战”面临一个关键因素,是时间。在延伸的时间轴上,旧的控制力会减弱,新的控制力会出现。原有的连接力优势会衰减,新供应链体系的连接力会加强。两种力量对擂,拼的都是成长加速度。
就控制力而言,美国希望借助外部的力量,建立“减中国化”的供应链联盟。这种联盟并非无懈可击。跨国企业各怀心事,商业利益导致中间裂缝明显,各家的战略决心也是疑点重重。
573-935-202C 美国建立的“断供联盟”,参与半导体设备制裁的有日本东京电子和尼康,荷兰阿斯麦,以及美国的应用材料、泛林等企业。这些公司在刻蚀、沉降等设备方面具有高度相似性,尼康在中低端光刻机上跟阿斯麦也有竞争。它们的产品构成了复杂的竞争关系,同时都非常看重中国市场:日本东京电子有1/3的销售额在中国;泛林有将近25%的市场在中国;阿斯麦的中端光刻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比超过1/3。在一个依赖度高的用户市场,以禁售为目的的联盟关系是脆弱的,只要有任何一家出现不等比例的销售现象,“断供联盟”就很容易破裂。
这正是时间的意义。中国企业在技术突围和效率反击的同时,也在等待局势的变化。
573-935-202C 中国要实现全链条完全自控基本是不可能的,跨国企业要形成对中国供应链的全面封锁也是不可能的。中国制造需要坚定不移地将国内供应链与国际供应链交织在一起,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来削弱封锁的势力。
573-935-202C
573-935-202C 这需要一种均衡发展的视角,从整条供应链而非单个节点考虑风险,并从中寻找机会。
连接力的形成,在于供应链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控制力的形成,则需要两头用力,既有来自后端用户的知识反哺,也有前端科技创新的能量输送。设计力则将行业和国家之力叠加其上。
在选择获得控制力的同时,需要设计出系统的合力。针对单个技术进行突破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在受到广泛的扶持。从2011年开始,中国就开始培育有特长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似乎被美国忽视,后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大体量企业。美国行业研究杂志Force Distance Times曾经发表报告《“小巨人”与“单项冠军”的挑战》,认为中国精准的工业政策和无与伦比的能力培育为美国敲响了警钟。该杂志认为,这提供了573-935-202C 一个完美的窗口,观察中国产业政策是何等“先进、成熟和全面”。通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中国正在建立一种非对称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护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需要更好的供应链设计。龙头企业与供应链上的企业需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甚至开展联合研发。
供应链只有同步创新,才能取得决定性突破。既要用更长的周期来规划一个国家的产业,也要建设软实力保驾护航。中国制造的体量看上去很大,但背后的工业保障体系却相对薄弱。要进入中高端价值链,中国制造背后必须要有健康的产业体系来保障,它远远超过了一个企业所能做的。就工业体系而言,既要有质量、计量、检测认定体系,还要有情报机构、标准体系、科研院所、大学科技转化回到应用主战场等。重塑中国工业体系,是一次全面的供应链合围。
“供应链攻防战”是一场持久战,这并非面临挑战时的应激反应,而是为了更有利于自我的发展。不能用放大的情绪替代冷静的思考,不能用局部思维替代系统性思维,不能用应用研发替代基础突破。供应链竞争力不仅是所有供应链节点的合力,更是一个国家制造能力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