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机床因多起债务接连违约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2019年,沈阳机床因破产重整而陷入退市危机;2019年,汉川数控机床股份公司面临破产拍卖,这些曾有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称的企业,成了机床行业过往十年的缩影。
陈吉红介绍,此前,机床企业发展主要有两条路。一是拼质量、往高端机床走,因为高端机床市场需求少,企业的市场份额短期内必然下降;二是拼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因为中低端机床的同质性,为了抢占市场,企业只能在很低的利润率上进一步降价,一旦中低端市场需求缩减,企业必然面临危机。“这一轮机床厂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选择走第二条路。机床行业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专而精,而不是追求产量规模大。而在中国,很多企业总是想做大,一做就恨不得一年做几万台,因此盲目扩大产能。一旦经济形势调整,量大面广的产品市场需求缩减,那么此前谁的规模大、谁的产能投资大,谁的日子就不好过。在国外,机床企业基本上都是按百年老店在做,品牌定位就在高端,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做细做精,不追求产量规模”,陈吉红表示。
不只是机床企业追求规模。
屈贤明表示,很多制造行业都面临这个问题。“虽然之前产业整体发展的不错,但一些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的问题没解决。这些关键零部件的技术难度不比主机差。如我们轨道交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高铁也在中国跑了十几年,但是高铁的轴承技术中国一直很难攻克下来。普通轴承的设计很简单,但当需要轴承承载比较大的载荷、比较高的速度时,对它的可靠性要求就很高。”
对形成此局面的原因,屈贤明表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需要的更多是最终的产品,这也就造成了我们更多考虑主机的发展,而对主机中大量的核心技术、零部件重视不够。现在大家都幡然醒悟,认识到光做主机不行,关键的核心零部件才是产业的基础。这些问题不解决,产业链就安全不了。以机床行业为例,数控系统、刀具等功能部件技术不提升,中国机床的质量、可靠性就很难提升。”
作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黎明走访了欧美多个国家的机床厂,他认为,国外一些企业,可成为国内机床企业的借鉴。
IS200EROCH1A
王黎明以瑞士Magerle公司为例介绍:“这家公司员工只有几十人,一年只生产30多台平面成型磨床,出产的产品都是精品,一直以来也没有大规模的扩张,企业的订单甚至排到几年后。它在这方面有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全球市场只要一提到机床的这方面工艺,大家就会想到这家企业。它不以规模取胜,但有着技术不可替代性,因此生存空间大。类似的还有德国Gehring公司的珩磨工艺、美国的GMECOR公司的钻铆工艺等等。”
回看国内市场,王黎明说,“政府部门和行业也经常开座谈会讨论机床行业如何突围,但落到机床企业,首先还是需要做到踏下心来深入到细分市场、某个功能部件里,实现水平逐步提高并逐步形成品牌,最终满足细分市场的高端需求。当然,这个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要可持续,这意味着企业的机制体制和市场发展环境都得可持续,一脚踩空,企业就可能出问题。”
让陈吉红欣喜的是,中国机床行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小而精”企业。“比如上海拓璞,是以大学教授为骨干所组建成的团队,企业就做高档的机床,很多原来老牌十八罗汉不敢做的机床,他们也都敢去做,最终企业闯过了技术等关卡,在加工工艺、编程等方面有着它独特的优势。还有宁江机床的柔性生产线、秦川机床的车铣复合机床、大连光洋的五轴数控机床等。我自己的感受是,近些年,凡是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做技术转型升级的机床企业,能匠心制造好机床的企业,最后都有很好的收获,”陈吉红表示。
屈贤明则预警到,机床企业也不能一窝蜂都挤向高端。
屈贤明说,“补短板不能是一窝蜂都让企业去攻高端技术。对于差距大、进入比较难的产业,其实可以先把大量的中端需求解决了,这样卡脖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就像芯片产业,我国每年进口芯片花费3000亿美元左右。如果我们能集中精力解决大规模、高质量生产28nm芯片的问题,这样便能解决中国90%的芯片需求。”
政策期待
秣马厉兵下,屈贤明有着自己的政策期待。
屈贤明表示:“未来五年对于中国制造业很关键,现在也有一些很不错的政策,但是我总感觉,如何精准的发力、快速反应、研究有效的战略等方面,我们的行动还应该更迅速一些。现在新理念、新名词到处泛滥,多地一股脑的投入做智能园区、大数据等,但制造业存在的老问题依旧很多。未来5年,希望国家能在制造业方面制定一些有利的、可操作的政策。”
陈吉红有更多的期盼。
陈吉红希望,将在2020年结束的04专项,能够尽快得到接续,并且力度还应该增大。
04专项即《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第四项,2003年此文件起草时,屈贤明便是制造业专家组22位专家之一。
屈贤明介绍,当时最开始报了70多项专项,经过逐级的筛选后剩下24项,最后又经过论证答辩挑选出了16项。2008年,04专项开始实行,到现在已有12年光景,取得了很好成绩。但是,04专项和其他重大专项比起来,投资最少,100多亿国家经费投入,分布到几百个承担科研项目的企业、高校、研究所,也就没多少了。
陈吉红表示,04专项之前,机床行业还未曾得到如此大力度的支持。在04专项的支持下,企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04专项应该给予接续,接续以后,力度还应该增大。
陈吉红希望,国产产品能有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他介绍,当前,很多采购招标依旧指定要国外的机床、国外的数控系统、国外的功能部件,甚至连机床里的开关、接触器都要国外的,“我们想去‘堵枪眼’(投标)都没机会。当然,现在情形已经在好转。”
现在,他们仍需继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