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从美国买回来一批二手机床设备用于改造,即使设备都是六七十年代生产的,本身实在没什么价值,但人家就能说你偷了他的技术。”“20年后的今天,五轴联动以上的数控系统,日本不卖给中国,德国方面则必须要向德国政府申请许可,质疑你买回去的数控系统是否会用于国防军工。如果他想不给你批,就可以不给你批。”
“最近,国外厂家还通知国内机床企业,一旦发现你违反了申请许可,后续将会给你断供。而且现在国外五轴数控系统的高档功能使用前都要上网注册,存在着工业信息安全隐患。”
7月初,谈及机床对一个国家高端制造的影响,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连续举了上述几个案例。
他说,“在当前背景下,机床及其用户企业到了必须要考虑供应链核心部件选择自主可控的时刻。”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黎明向经济观察报介绍,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被称为工业母机,其发展水平通常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影响着航空航天、汽车、3C产品制造等领域。机床水平越高,中国制造的工业产品的水平就越高。
只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高端数控机床的发展水平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不止于高端数控机床。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战略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介绍说,2015年,几百位院士专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各个产业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中国仅有20%的产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集成电路及其专用设备、操作系统和软件、航空发动机以及机载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非常大,成为了我们的一个心病,这对国家经济命脉、人民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中国约40%左右的产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在传统制造业方面,纺织、家用电器、水泥建材、钢铁、石化与食品六个行业中,则只有食品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未来5年将是中国制造业补短板的关键时刻,如果能扛住压力,5年以后我们将取得巨大突破。”屈贤明说。
当下,机床行业正和其他制造产业一起,带着市场与政策的期待,迎来自己的“突围战”。
CC-E/STD
失守高端
曾经,中国机床有过辉煌的历史。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机床行业经历了超高速的发展。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机床行业第一大消费市场、第一大进口市场并延续至今;2008年,世界机床企业产值前十中,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分列第8、第10名;2009年,中国机床产值跃升为世界第一,超4000亿元人民币。
转折发生在2011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开始调转向下并一路走低,从2011年的10.69%下滑至2019年的5.65%,几乎腰斩。
王黎明表示,2011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和全球机床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全球机床消费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过去,中国机床市场需求呈金字塔式,低端机床需求量最大,市场最火爆时,大连机床、沈阳机床的普通机床都供不应求。但随着整体市场需求的升级调整,机床市场需求变成枣核型,低端市场需求大量缩减,之前提供低端机床产品的企业开始迎来自己的艰难时刻。
全面危机——屈贤明用这个词形容近几年机床企业的现状。他说:“这几年,机床行业经历了老大(沈阳机床)休克,老二(大连机床)破产,老三(秦川机床)日子不好过,因连续亏损而被‘戴帽’”。
向中高端迈进,似乎成了机床企业唯一的出路。“可是,机床企业首先需要考虑盈利。如果它想走高端化路线,则必须要考虑到高端需求的市场范围有多大,考虑当下投入和将来产出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高端机床的市场机制就失灵了。”王黎明表示。